王軍俠 攝
作為我市橄欖蟶蚌(chēng bàng,蜆子的學名)苗種培育實驗基地的阜南縣京淮特種水產有限公司,今年一開春,就有連番大動作。
近日,阜陽“政能量”工作室記者在阜南縣京淮特種水產公司養殖基地看到,工作人員正為橄欖蟶蚌幼苗培育做前期準備,有的在養殖車間內進行日常管護,技術人員正在培育微擬球藻、光合細菌等生物餌料,工人們在向池塘里注水……
“橄欖蟶蚌俗稱蜆子,是我國特有物種,廣泛分布在淮河水域,被稱為‘淮河鮑魚’。每年3月份是最佳繁殖季節。早在2月底,我們就已經挑選400只種蚌、400只自繁蚌作為親本,送往位于無錫的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,進行繁殖培育,再過十幾天就可完成?!本┗垂矩撠熑死钇G萍介紹,今年公司還完成了5口池塘標準化改造,新建近4000平方米養殖車間,預計3月底,近1億只幼苗將乘“專車”回到位于故鄉的“新家”。
走進新建的養殖車間西區,阜陽“政能量”工作室記者看到196條長方形的“跑道式”循環水養殖槽、十余個正方形蝦苗魚苗孵化池、一個親蚌培育池。
剛繁殖培育回來的幼苗,將在“跑道式”循環水養殖槽里培育,待規格達到3厘米以上,便可以放到外塘進行魚、蝦混合養殖,增加復合養殖效益。
“傳統的水產養殖面臨資源浪費、生產效率低、養殖風險大、環境壓力大等問題?!?李艷萍介紹,通過標準化池塘改造,依靠流道、排污設施、增氧設施、投喂設施,組成一個生態循環系統,集中養殖、吸污、處理,實現尾水零排放、養殖密度和品質“雙提升”。
這批即將正式投入使用的標準化池塘,還將實現互聯網+,通過物聯網監控、水質監測設備、大數據展示中心,將前端的數據監測,反饋到后臺,在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科學決策,能夠自動增氧、自動投料、自動凈排水,使水產養殖更加精準化、自動化和智能化。
阜陽“政能量”工作室記者采訪時,正值橄欖蟶蚌盛產季節。在京淮公司養殖車間東區,整齊排列的養殖水箱內,裝滿了剛剛捕撈的人工養殖橄欖蟶蚌,準備銷售到市場。
加上新建的養殖車間西區,目前京淮公司共有11口外塘、精養水面400余畝,工廠化育苗車間近5000平方米,預計今年橄欖蟶蚌苗種量、年產量、年收益均可翻倍增長。
而通過此次轉型升級,今年起企業養殖基地將實現完全本土化人工養殖橄欖蟶蚌,同時也為保護淮河生態開展增殖放流互動提供更多便利。
近年來,由于橄欖蟶蚌自然資源衰退和物種保護需求,橄欖蟶蚌市場供應出現斷檔。
藻類、光合細菌培育
“橄欖蟶蚌為我國特有物種,全國稀有瀕臨滅絕淡水貝類,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、生態價值、社會價值。橄欖蟶蚌人工底播增殖放流在全國范圍內開創先例。通過3年試驗突破淮河橄欖蟶蚌人工繁育和養殖關鍵技術,并在此基礎上,我們開展了人工底播增殖放流,保護淮河生物多樣性?!备纺峡h水產技術推廣中心科技特派員、高級工程師于朝敏告訴阜陽“政能量”工作室記者,下一步將繼續推廣魚蚌、蝦蚌混養技術,為水產養殖產業提質增效,助力鄉村振興。
來源:阜陽新聞網
精彩評論 共 0 條
請先登錄后發表評論~